杨邦杰教授:科学与艺术发表时间:2022-01-09 20:35 编者按:2022年的开端,人民艺术网要为大家介绍一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 他是我国1977年恢复高考后第一批的大学生。他从事农业科研与教育几十年,研发农情遥感监测系统,监测国家粮食生产,提出“米袋子,一定要挂在自己家里!”他曾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华侨委副主任,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博导等多重职务。,他的主业是科学,但也热爱艺术!并在书法,绘画,乐器演奏等方面颇有造诣和特点。他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现任四川致公画院院长杨邦杰教授。 ———陈琼 陈琼:杨教授好!在我们传统的认知里:科学是科学,艺术是艺术,您是怎样看待科学和艺术之间的关系的? 杨邦杰教授:科学家需要艺术的畅想,艺术的训练需要科学理性思考。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和科学就是相互结合、相互提升的,科学史是艺术史,艺术史也是科学史。现在欧美还有科学与艺术学院。 达·芬奇是画家,他的名画《蒙娜丽莎》千古流传,然而他同时也是一位科学家、一位工程师。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他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当年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做研究的时候,中午常在爱因斯坦的院子里坐坐,思考他的科学思路与艺术爱好:科学为生存,艺术为灵魂? 中国近代的历史学家、文豪郭沫若、鲁迅都是学医出生。齐白石也算是作技术出生的吧,成了近代的国画大师。 陈琼:科学属于理工科,艺术属于人文学科;科学家往往被想象为一丝不苟、衣着整洁,艺术家则总是不修边幅的形象;您是如何看待科学和艺术是否存在着分歧? 杨邦杰教授: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都是创造力,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所以,科学、艺术之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不同,也没有分歧。科学求真,艺术求美。科学家也可以是艺术家,我周围许多科学家都热爱艺术,也许是需要在休息,也许是需要艺术家的畅想,也许艺术本源就是属于每一个人的。艺术家也会从科技的发展中找到新的技法与新的灵感无论是科学和艺术,它们终极目标是要认识大自然,理解人生、创造美好世界。 外表的差异也许是漫不在意,也许是有意吸引别人的注意。 杨邦杰玩陶笛(钢琴演奏:中国石油大学音乐教授、中国民族管弦学会陶笛艺术委员会会长赖达富教授) 杨邦杰参与演出 杨邦杰书法 杨邦杰题成都多宝寺艺术中心 杨邦杰书:邯郸制淘 杨邦杰书:邯郸第二医院 杨邦杰书20-0214王国维三境136X35X4 杨邦杰书22-0101又一年70X46 杨邦杰国画 杨邦杰画15-01-1稻法自然 杨邦杰画20-0927丰收节69X45 杨邦杰画16-28瓜果四条屏 杨邦杰画20-05无眠 杨邦杰画20-1113寻活路69X45 杨邦杰画21-0508祁连山马场69X45 杨邦杰画21-1003望海69X46 杨邦杰画21-1225月是故乡明b70X46 杨邦杰教授简历 杨邦杰,科学家、书画家、艺术家、摄影家。工学博士,四川乐山人。四川致公书画院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系统生态研究室副主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博导。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华侨委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