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馆展讯丨镌录清嘉——24节气乔麦版画展发表时间:2023-03-15 16:42 “无画不年”,是苏州人的一句老话,姑苏城的岁月,都凝结在了桃花坞木版年画里。 明末清初的苏州,物阜民丰、文化繁荣,桃花坞木版年画也应运而生。它源于宋代的雕版印刷,清雍正、乾隆年间最为鼎盛,每年出产量可达百万张。康、乾年间,大量“姑苏版”年画传入日本,对十七世纪“浮世绘”版画亦影响深刻。 作为唯一发源于城市的木版年画体系,桃花坞木版年画以其细腻的线条、淡雅的色彩和丰富的寓意取胜。2006年,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部分) 跨越漫长岁月的桃花坞年画,经历了凋零、冲击,而今迎来新生,以乔麦为代表的一批年轻艺术家正致力于传承保护这一古老的艺术。回首少年时,乔麦幸承桃花坞年画宗师房志达、王祖德、卢平等不倦教诲,素手执刀,坚守初心,于熙攘红尘刻三千繁华。 复兴年画道阻且长,虽创作已近二十年,乔麦仍称自己为“守艺人”。每一年,她都会复刻一幅经典、延续一幅生肖年画、创作一幅全新年画。 ![]() ![]() 《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部分) 木版年画要如何回归当代生活?没有哪一条路一定可以走到想要的终点,但乔麦愿意尽可能地去尝试。“姑苏二十四节气”年画系列,正是乔麦潜心治艺下对苏州文化、对桃花坞木版年画的诉说表达。 “食四时之鲜、居园林之秀、赏苏博美物”,于二十四幅木版年画中记录姑苏岁时风物和生活,融合苏博馆藏文物元素,将苏州人生活的点滴融入画面,铺陈开来。在她的创作里,古典与现代相互映照,浓郁的人文情怀融合江南意境,呈现出美妙而柔和的过渡。 桃花坞木版年画不只是一幅幅美丽的画作,更是经典而鲜活的苏州符号。 ![]() ![]() 《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部分) 本次创作为“苏州博物馆青年人才扶持计划”入选项目,并由苏州博物馆发展基金会支持。希冀古老的年画艺术在乔麦等青年艺术家的传承守护下,一步步融入年轻人的生活,焕发出崭新的生命力。 感谢乔麦女士慷慨捐赠“姑苏二十四节气”年画及木刻板,为丰富苏州博物馆馆藏作出贡献。 ![]() 艺术家简介 ![]() 乔兰蓉(乔麦),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苏州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乔麦年画(ATELIER QIAOMAI)非遗艺术品牌创始人、艺术指导。师承桃花坞年画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房志达、王祖德和广东省现代水印版画研究院执行院长卢平三位师父,长期从事桃花坞年画的创作和研究,其传承谱系可追溯到清代王荣兴年画铺。目前就职于苏州市公共文化中心·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博物馆。 让传统民艺融入当代人文生活。 ——乔兰蓉 乔麦的作品立足于传统之上,不断地探索创新,力求构图更加新颖,画面清秀雅致,更显细腻生动。 ——翁连溪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古籍保护协会 古籍鉴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乔麦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佼佼者,她创作的《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接天气;接人气;接地气,可称当代苏州木刻套色版画的佳作。 ——张朋川 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苏州大学博物馆荣誉馆长 乔麦以当代女性的视角,关注现代生活中人的内心状态,画中的恬淡生活和雅致形色总是传递出内心的充盈和抚慰人心的体贴。因此,看乔麦的画作是一件让人感到幸福和温暖的事。 ——原博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长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 展出作品 ![]() ![]() ![]() ![]() ![]() ![]() 《姑苏二十四节气食景图》(部分) ![]() 《紫藤一梦》 ![]() 《六月午候》 ![]() 《七月午候》 ![]() 《镌·江南》 ![]() 《绣江南》 ![]() 《岁朝如意》 ![]() ![]() 《加官·进禄武门神》 (左:进禄武门神;右:加官武门神) ![]() 镌录清嘉 ——24节气乔麦版画展 展览时间 2023年3月17日 - 5月31日 展览地点 苏州博物馆西馆(长江路399号) 三楼特展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