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园有戏——豫剧人李树建入驻北京河南大厦媒体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发表时间:2024-05-17 12:36 本网讯:5月16日“京园有戏——豫剧人李树建入驻北京河南大厦媒体见面会暨启动仪式”在北京河南大厦举行。从当天开始,由豫剧人李树建倾力打造的豫剧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在京正式启动,此后每月都将上演三场精彩演出。这也是豫剧人李树建在上海、郑州两地打造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豫剧人李树建“豫园(上海)·京园(北京)·家园(郑州)”三步走战略落地生根。 此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主办,北京河南大厦、河南省戏剧家协会、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河南广播电视台梨园频道、河南广播电视台移动戏曲频道、上海树业建功戏剧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承办。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党组书记、主任,河南驻京机构党委书记何伟在致欢迎词时说,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豫剧入驻北京驻场演出意义重大:一是必将进一步丰富首都北京的演出形态,推动豫剧在首都北京的新传播,大幅度提升豫剧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必将为二百多万在京河南人提供来自家乡的文化盛宴,让大家远在北京就能听乡音、话乡情,感受到来自家乡的温暖。三是必将成为首都群众以及国内外游客认识河南、了解河南的一个重要窗口,从而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河南,感受古老中原的风采神韵和现代河南的魅力。 河南省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立新致辞时表示,“京园有戏——豫剧人李树建入驻北京河南大厦”,是豫剧人李树建在上海、郑州两地打造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之后的又一重要举措,标志着豫剧人李树建“豫园·京园·家园”三步走战略落地生根。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夏潮称赞,李树建是一位有责任、有担当、有信仰、有情怀的艺术家,豫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李树建始终在为豫剧的弘扬、传承、光大而努力。在上海、郑州、北京三地的驻场演出,首先是培养年轻观众,其次是培养年轻演员,再次是让广大群众都能够领略豫剧的魅力,提升大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充盈他们的精神世界,意义重大。与此同时,在当今时代之下,豫剧的驻场演出也为其他剧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薛长绪在讲话中说,豫剧沉浸式驻场演出在京启动,让首都文化演出市场更加丰富、多元,这是一件好事。而对于广大观众尤其是喜爱豫剧的观众来说,则是一件喜事。同时,对于中国戏剧界而言,又具有突破价值和纪念意义,这和当年梅兰芳先生到上海和北京的演出具有同样的价值。 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董事长唐嘉辉致答谢词时表示,豫剧是河南文化的名片,承载着中原儿女的情感和记忆,李树建主席在三地首开驻场演出先河,开拓了演艺新空间,吸引了大批年轻观众。这不仅是对豫剧艺术的一次深情致敬,更是推动中原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期待与各界朋友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携手推动戏曲艺术的发展繁荣,共同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 启动仪式上,李树建说,拥有近300年历史的豫剧,全国共有167个专业豫剧院团,民营文艺院团达到了2100多个,号称“十万大军”。从业人员之多,流布地域之广,居全国地方戏剧种之冠。 作为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豫剧的影响力虽然辐射全国,但豫剧的主阵地始终在河南。历史上,豫剧前辈到省外演出、巡演、交流,不断扩大豫剧影响力。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豫剧大师常香玉为了支持抗美援朝,举行全国义演募捐战斗机,让豫剧的影响力首次辐射全国。 当天的启动仪式上,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宋华平上台,他同时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张继,分别向河南李树建戏曲艺术中心赠送墨宝。 今年1月21日至23日,“豫园·豫剧·遇知音”豫剧人李树建入驻上海豫园系列演出举行,正式开启了古老豫剧在时尚上海驻场演出的新模式,至今已连演四个月,每个月上演三场。 今年2月20日,“家园”豫剧人李树建入驻河南艺术中心小剧场沉浸式驻场演出正式开启,每个月连演三场,至今已连续演出了三个月。 在沪豫两地的驻场演出,以豫剧为主,其他多个剧种参与;参演节目不限地域、不限剧种,甚至上演国潮戏腔;参演人员不限年龄、不限流派;舞台大胆革新,传统舞台变成了T台;演员从小剧场的各个角落出场,与观众巧妙互动甚至让观众成为“演员”,亲切感、沉浸感油然而生……驻场演出颠覆了以往的演出方式,以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姿态,让传统文化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反响强烈。 启动仪式上,杜永真表演豫剧《梵王宫·梳妆》一折 一次次走出河南,一次次走向全国,进入新世纪,以李树建为代表的豫剧人更是将豫剧推向了世界,走到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至今没有固定的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 在此背景下,豫剧人李树建在退休后大胆迈出沉浸式驻场演出新步伐,下定决心实施“豫园·京园·家园”三步走举措,希望通过“国际化表达—全球性传播—产业化运营—项目化操作”的模式,把中国特有的传统戏曲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河南“喷空”创始人陈红旭带来喷空《中》 在当天的发言环节,河南省剧协副主席、豫剧表演艺术家王惠,原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会长、著名文艺评论家季国平,北京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巴图,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副总监李纯博,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剧作家赵保乐,《中国戏剧》编辑部副主编靳文泰,北京市社科院文化所副所长、副研究员景俊美等人先后发言,对李树建倾力打造的“豫园·京园·家园”豫剧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并予以高度评价。 早在20年前,李树建在担任河南省豫剧二团团长时,就提出了“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想尽千方百计奔小康”的口号,带领剧团脱困。 “戏曲是演给观众的,没有观众,戏曲就失去了生命线。然而,戏曲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老年观众多,年轻观众少;到农村演出的多,到城市演出的少;城市演出送票的多,买票的少。”李树建说,在上海、郑州、北京打造沉浸式驻场演出,就是为了守住老观众,培养新观众,打破戏曲“三多三少”的传播瓶颈。毕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豫剧传承发展最朴素的真理,还是要面对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而豫剧要想有更好地未来,归根结底,还是要推出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新一代年轻观众。 李树建携喀麦隆弟子刘汴京演唱豫剧《大登殿》 让戏曲事业向戏曲产业转变,让戏曲剧场向戏曲市场转变,让戏曲精品向戏曲产品转变。这是李树建希望看到的场景。 记者注意到,无论是上海还是郑州的驻场演出,前几场大都由李树建领衔主演,步入常态化之后,就将舞台交给了年轻演员。 这些演员中,既有李树建的徒弟,也有其他流派的弟子,甚至不是唱豫剧甚至河南戏曲的演员。用李树建的话说,“只要您是从事戏曲工作的,我甘当绿叶,甘当幕后。这是因为,为年轻戏曲演员搭建平台是我的责任。我从舞台到讲台,从前台到后台,就是为了给培养新秀站台。” 观众们讲,李树建是豫剧领军人,但身为中国剧协副主席、河南省剧协主席的李树建常说,自己永远不是豫剧领军人,而是豫剧的看门人、守门人、传承人,如今又做了豫剧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的探路人。 “探路人是有风险的。为了把三地的驻场演出做好,我硬着头皮,厚着脸皮,抱着脱一层皮的精神,穿梭于北京、上海、郑州之间,我愿意为豫剧事业粉身碎骨,和广大戏曲人一道,争取让豫剧脱胎换骨。”李树建还透露,待这种模式成熟之后,还将在河南省其他17个省辖市逐步展开,全面开花,为戏曲的传承传播开辟出一条新路子,让戏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守望的精神家园。 李树建主导、打造的豫剧沉浸式小剧场演出,为何选择“豫园·京园·家园”三步走举措? 李树建说,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豫剧入驻上海“豫园”,可以让豫剧在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得到淬炼和提升,真正实现“豫剧入海 文化出海”,使古老豫剧在全球化时代与世界产生交响和共鸣。 河南这方神奇厚重的土地,是豫剧的根脉所系,这是豫剧的“家园”。在“家园”实现沉浸式驻场演出,是“固本求新”之策。 而首都北京,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也是一个闻名海内外的旅游城市,旅游演艺市场的驻场演出积淀丰富。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还是我国的时尚之都、演艺之都,各种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文化的发展繁荣。 众所周知,北京的演艺市场上,驻场演出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经过多年的沉淀品牌效应显著,不仅孕育出多部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精品力作,还培养出一批批实力派演员,吸引一批批观众走进剧场,推动演出行业健康发展。 在北京,繁星戏剧村《奋不顾身的爱情》连续十年上演近3000场,吸引大量年轻学生白领观看;位于751D·park园区的小柯剧场,持续推出《稳稳的幸福》《等你爱我》等9部小柯个人风格鲜明的音乐剧;北京地质礼堂、A33剧场、磁剧场等“开心麻花”驻扎的剧场里笑声连连,而德云社、嘻哈包袱铺乃至多个脱口秀小剧场的驻场演出,演出品类更是逐渐细化,各自拥有一批忠实的观众。 不可否认,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淀,北京市的驻场演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涵盖话剧、音乐剧、相声、杂技等多种形式,也培育出多部经典作品,在市场上长演不衰,但豫剧这一传统戏曲的沉浸式小剧场驻场演出,还是第一次。 “600年前昆曲进京,300年前徽班进京,如今豫剧进京驻场,我们称之为进京赶考。”李树建直言,进京赶考不容易,但他信心满满,这是因为,豫剧是北方剧种,更容易被北方人接受,而古老豫剧在突破传统观演关系的环境式、沉浸式剧场内,将驻场演出与更时尚的文化消费模式结合,融入都市人的休闲生活,相信会为北京“演艺之都”的建设提供多样的风采,反过来,豫剧在京驻场演出也能在和其他剧种的交流互鉴中培养更多观众,得到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