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圆融——谢无量书法精品编年展暨新书发布会于2024年8月8日下午3:00在北京杏坛美术馆隆重开幕发表时间:2024-08-09 12:21 参加本次展览的嘉宾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陈洪武、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叶培贵、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蔡祥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梁永琳、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崔志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恒、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电影艺术家张铁林、《中国书法》杂志主编朱培尔、河北省书协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吴占良、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高庆春。当代艺术与人文研究院院长张建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吴冰、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山水工作室主任曾三凯、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创新部副主任张惠强、独立艺术家刘墨、独立艺术家汪为新、书画鉴藏家李志远、书画鉴藏家郑晓宇、《书画文献》主编陈硕、荣宝斋画院教授曲朴、艺术史自由学者杨岩松、全国公安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魏增宇、《中国书法》杂志编辑部副主任范国新、《中国书画》杂志社编辑副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社编辑欧阳逸川、央视导演张航、永乐拍卖经理李欢欢、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总经理韩超。 谢无量的书法,是清末民初社会变革与文化交融的璀璨结晶,不仅仅是笔墨的流淌,更是时代精神的映射。在那个新旧交替、思想激荡的年代,谢无量以其渊博的学识和非凡的才情,将个性与自我追求融入书法之中。他身处碑学大兴之时,不拘一格,勇于突破传统束缚,以心摹手追的独特方式,创造出多变直率、复杂虚和、绚烂古朴的书法风格,成为那个时代书坛上的一股清流。 本次展览以学术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谢无量书法的魅力。从署年解读到签名编年,从风格分段到印章使用,追溯其书法发展的轨迹,剖析其艺术特色的形成;通过梳理谢无量的师承脉络与朋友圈,揭示其书法艺术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与广泛交游。让我们在欣赏谢无量先生书法作品的同时,也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与文化气息。同时,愿每一位观者都能从中汲取灵感,感受到谢无量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法海圆融——谢无量书法精品编年》由康耀仁先生编著,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发行。康耀仁先生从本心的喜欢到收藏,无意间形成系列,最终水到渠成,自发完成系统性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将谢无量书法各个时期,不同形式,以编年为主脉,围绕署年、签名、风格、印章等四大问题加以分析,从图像的角度直观感受谢无量书风的前后变化和相互关联,从理论的层面了解诸多方面的独特之处。这不仅是对谢无量书法艺术的全面展现,更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一次深刻挖掘与传承。 开幕现场 中国职工书画院院长,中国国家画家研究员王登科先生主持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驻会副主席陈洪武先生致辞 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院研究员崔志强先生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蔡祥林致辞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刘恒先生致辞 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电影艺术家张铁林先生致辞 书法家、鉴赏家、艺术史研究学者康耀仁先生致辞 杏坛美术馆执行馆长丁俊文先生致答谢词 现场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作品欣赏(部分) 集南台寺(约 57 岁 ) 释文:万里桥边水浅深,廿年重到一沉吟 。许瓢未改逃尧日,墨茧空惊救宋心。细路孤花擎晚色,故人清酌霁秋阴。眼前忧乐寻常在,谁道浮云变古今。廿四年还成都集南台寺之作。穆庵诗老,无量。 说明:此扇书有“廿四年秋还成都集南台寺”,同样内容和时间谢无量另书有条幅(本书第 54 页),彼作呈现 52—53 岁风貌,但本作书风明显成熟,且签名呈现 57 岁特征,可知,谢无量书法题写的年款,未必是书写时间,也可能是赋诗时间。上款人程康(1889—?),字穆庵,湖南宁乡人。著有《顾庐诗抄》《听诗》《石斋诗稿》。 刘豫波题成都望江楼浣笺亭廿九言龙门对联(62 岁) 释文:此间寻校书香冢白杨中,问他旧日风流,汲来古井余芬,一样渡名桃叶好;西去接工部草堂秋水外,同是天涯沦落,自有浣笺流韵,不妨诗让杜陵多。刘豫波题成都望江楼浣笺亭。无量,乙酉仲冬。 说明:谢无量的龙门对联多属两行布局,仅此为三行。如此格式在历代对联中也极为罕见。此作章法不拘于整齐划一的布局,而是大小穿插、避让,纵横交错,一眼望去,气象万千。 成都望江楼崇丽阁二十四言龙门对联(约 63 岁) 赠槿篱自作诗书四条屏(65 岁) 离别艰危七言对联(约 67 岁) 李商隐诗句(74 岁) 《青城杂题》之五(约 79 岁) 和湛翁之二(约 80 岁) 新松恶竹七言联(约 80 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