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和田玉研究中心
作品解读:
和田玉以白玉和黄玉为贵,古人说:“黄如蒸粟,白如截脂,黑如纯漆,谓之玉符。”特别是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可谓稀罕,仅有新疆出产,在古代人们就认为“于阗玉有五色,白玉其色如酥者最贵”。和田玉另外一个特点就是有璞玉,古人对璞玉非常重视,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凡璞藏玉,其外皮曰玉皮,取之为砚托之类,价值无几,璞中之玉,有纵横尺余无瑕玷者,古帝王取以为玺,所谓连城之璧,也不易得。”可见其珍贵。
《大漠胡杨撒金秋》为和田玉中的白玉籽料,产于海拔3500米至5000米,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脉山岩石中。籽料是从原生矿处自然剥离,经过风化搬运至河流中的玉料,一般为卵形、圆形,表面光滑,磨圆度好,表面有薄厚不一的皮壳。籽料形成条件苛刻,需要经过亿万年时间不断冲刷碰撞,只有质地细腻、结构紧密的“强者”才能保留下来,所以和田玉籽料玉质最佳。
《大漠胡杨撒金秋》表面皮色为黄褐色,显然也是在地质运动中自然形成的,并占据了这块籽料体表的大部分。难得的是,这些温润滋泽、层次分明,有若泼墨写意般的黄褐色玉皮并没有破坏这块玉石的美感,整体上看,倒仿佛辽阔新疆那颇为荒凉的戈壁和沙漠里的一片生命力非常茁壮的胡杨林。这块覆盖着较大面积皮色的白玉籽料经过长时间的冲刷碰撞,又在黄褐色皮上留下了几缕深褐色的“伤痕”——像一个身经百战的坚强战士,有着一身征尘的模样。细看之下,这些竖立的条状“伤痕”恰好构成这片胡杨林的树干。这些树干的存在使得这片胡杨林更显层次分明,更为立体和鲜活,一眼望去,千真万确是一派金色秋天里的无比绚烂与艳丽的大漠胡杨。这片由黄褐色玉皮构成的胡杨林,既具亲近的油脂光泽,给人以滋润柔和之感,又发散着苍茫大漠环境下独有的沧桑孤独感。这美丽又粗犷的画面,令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本件《大漠胡杨映金秋》大小适度,放在手掌间赏玩无疑会非常美妙,其天然生成的绚烂图景,堪称把大气与静气展现到了淋漓尽致。从这块和田玉的外观来看,质地光滑、细腻、滋润,油糯性强,给人一种美的视觉享受。从这块和田玉的纯度来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脱俗风雅,给人一种纯净唯美的质感。从这块和田玉的色泽来看,色泽恰到好处,粗看之下,或许可以说,这块玉像是在鸡蛋白上涂抹了大片的奶油黄;不过,对于心里有诗意的人来说,这纯白色的底子上显然是覆盖着大片金秋之黄的俏色——纯得白,金秋色黄得透,有种艳丽的感觉;而且上端的白色与面积上占据了主体的金秋之黄形成了非常鲜明的反差,只一眼便令人印象深刻。《大漠胡杨撒金秋》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胡杨林也仿似生长在沙漠中的一汪纯净如星空的湖边,清澈见底的湖面上波光粼粼,且倒影着胡杨林的缥缈曼妙的身影,风起时,平静的湖面上斑斓的色彩微微荡漾,这是大自然创造的多么纯净的美。
寓意阐述:
寓意一: 美好的收获,都来源于不断的努力和奋进,就像是丰收季节的金色秋天一样,令人无比喜悦。
寓意二: 金秋色的胡杨它蕴藏着大自然的精英真气,折射出一种叫人仰慕的精神。
寓意三: 在沙漠这样严酷的环境里生存,唯有顽强的生命力才能创造奇迹;不管条件怎样,环境如何,只要信念坚定,积极向上,顽强拼搏,勇于克服困难,梦想就不会遥不可及。
背景分析:
和田玉分布在海拔3500-5000米的昆仑雪山之巅,山道险阻,高寒缺氧,几乎没有路。驴能上去的地方就用驴,驴不能去的地方就用人扛,山路陡峭,稍有不慎就会跌入山谷,为玉粉身碎骨。据宋代类书《太平御览》记载: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可见取玉之难。籽料更是经过万年冲刷留下的强者,就像胡杨一样。
胡杨是最为古老的古树之一,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近几千年来,它主要生长于中国,而我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后汉书·西域传》和北魏郦道元的地理名著《水经注》对于塔里木盆地的胡杨就有记载。胡杨耐干旱、抗盐碱、御风沙的能力非常惊人,能在沙漠中顽强生存,因而被誉为“沙漠英雄树”。
大漠边疆的胡杨,于百叶凋残中骄傲地迎接着风沙,绽放出一树耀目的辉煌与灿烂。多少万年的沧桑之旅与轮回重生,一世又一世的坚韧顽强与绝境突围,凝聚为我们今天点点滴滴的感动。风沙漫天的大漠中,胡杨林就像沙漠中的水一样,给人以希望;或许就在疲惫不堪中蓦然回首的刹那,因为胡杨的身影,令人顿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慨叹。如此坚忍、倔强、刚烈的胡杨,仿如“大写的人”。
胡杨是一种群生植物,一点点,一棵棵,经过强健有力地生根发芽,以顽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繁衍生息成片片胡杨。不管是风沙劲吹,还是高温暴晒,它都可生存;只要地下水的水位不低于4米,胡杨就能活得很滋润,最终发展、壮大为令人叹为观止的苍茫大漠里气象蔚然的胡杨林群落。
这块油润、美丽、炫目的新疆和田宝玉,把大漠胡杨的卓然风采、倔傲不羁和顽强生命力展现得如此精彩、绚烂、迷人,怎能不令观者和藏家都为之心情驿动,都为之心旌摇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