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今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秋拍,还是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投资者都明显感到了阵阵寒意。然而,对于许多藏家来说,还是关注到许多积极的信号,这无疑也值得广大普通收藏者参考。
在今年纽约苏富比的春拍中,一件“清乾隆八年御制铜鎏金交龙钮云龙赶珠纹倍南吕编钟”以121万美元成交拔得头筹,买下这件珍品的就是著名藏家ESKENAZI。另外一张明代画家居节的《雨歇山青图》以32万美元落槌。居节算不上明代画家中的“大名头”、32万美元也算不上什么天价,但是因为买下这张作品的是拍场“大鳄”刘益谦而格外受到关注。
居节的《雨歇山青图》曾经在上海进行过预展,因而受到了许多沪上藏家的关注。通过有关的数据库查询,我们可以发现居节画作不多见,即使有相关的作品,但真伪还是受到藏家的质疑。但是这件作品著录于张珩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其中提到“……,此图师法衡山细笔一路,笔墨秀雅,宜称文门高弟。平生所见商谷山水,率意之作居多,此虽小幅,然未见逾之者,商谷能事尽于此矣。……”
明代画坛,以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派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绘画的传统,崇尚笔墨意趣和文人逸气,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沈周为人宽厚大度,勉励后学,门生众多。文徵明更是吴门画家中传人最多的画家,其中包括文彭、文嘉、文伯仁、文从简、陈淳、陆治、王宠、朱朗、孙枝、孙弘泽等30余人,居节即是其中的一位。从他的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文徵明绘画中的细劲、秀丽,更可以看到居节的“清高”和“骨气”。
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今年艺术品市场可谓“寒意十足”,然而从“大鳄”的出手中,我们却可以看到真正有价值的藏品,受到市场的冲击并不是很大,而要寻找到“黑马”,关键还是要从绘画史上入手。
意外高价值得关注
古代书画一直是嘉德四季最具传奇色彩的专场,本季“中国古代书画”专场,阵容整齐,品类丰富,精彩纷呈,尤其是有幸征集到多幅鸿篇巨制,博得各界藏家赞誉。本场人气旺盛,亮点频出,总成交额2166万元,很多拍品成交价高出估价数十倍,续写了拍场传奇。至此,本季拍卖会中国书画板块6个专场全部收槌,总成交额8742万元。
其中,董其昌(款)《秋林图》为陈德仁旧藏,有西涯题跋,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年份上乘且是宏巨之作,引得藏家激烈争夺,最终以超过估价30余倍的494.5万元成交。黄慎《仙人图》开像细腻,情态生动,与大刀阔斧的衣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且尺幅宏阔,尤为珍贵,以172.5万元成交,超出估价10倍余。本场封面作品李寅(清)《关山行旅图》,绢质细润,构图有泰山压顶之势,如丰碑伟岸高峻,正是康乾时期的典型形制,以149.5万元成交,超出估价近20倍。
蓝瑛(款)《松山栈道图》画面清简秀润,只见巉岩峭壁之下,隐士于栈道徐行,丛树茂盛,营造出一派清幽高洁的意境,以55.2万元成交。陈继儒《墨梅图卷》以48.3万元成交。本场书法部分,王守仁、海瑞、杨慎《信札册》以估价10倍余的80.5万元成交;董其昌(款)《行书册》以69万元成交,超出估价30多倍。李鸿章(款)《行书八言联》获价46万元,超出估价10多倍。
名家珍藏行情不减
无论在纽约,还是在北京的拍场上,名家珍藏永远是藏家关注的对象。像纽约拍卖市场上,黎氏家族珍藏中国家具及工艺精品中,一件黄花梨嵌楠木大画案,估价100万至150万美元,成交价为226.1万美元。ARCH。 IGNAZIO VOK珍藏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套4张,估价180万至250万美元,成交价为419.7万美元。黎氏家族珍藏由备受推崇的著名古董商黎来建立,其子黎志江与儿媳Sandee继承父业,1988年于香港太子大厦开设艺廊,经营瓷器及艺术品买卖。黎氏亦以鉴赏中国古典家具眼光独到见称。
“露芙及卡尔•巴伦珍藏中国鼻烟壶 (第一部分)”专场,为广大藏家呈献了巴伦珍藏中国鼻烟壶,全场拍品几近悉数成交,成交率高达98%,总成交额高达125.3438万美金,表现不俗。其中的一件1750年至1850年御制粉红地套五色玻璃花篮纹鼻烟壶,色彩艳丽,以6.875万美金的价格成交。
中国嘉德特别推出“五柳堂藏札”专题,甄选何绍基、杨沂孙、吴大澂、桂馥等晚清文人手迹10余通,其中多件出版于世界书局1954年出版的《明清明贤百家书札真迹》下卷,品相完好,书风清雅,最终全部成交,其中王懿荣《信札一通》获价18.4万元。
“艺苑琅函”专场收录当代音乐名家杨谐和先生书札集藏百余件,既有与蒋兆和、吴作人、启功、李苦禅等人的往来信札,亦有杨谐和集藏之名人书札,皆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本场最终成交率74%,总成交额190万元。杨谐和与友人往来手札部分,《启功致杨谐和书札》见证了二人交往的深厚情谊,以16.1万元成交。《蒋兆和致杨谐和书札》是历史的见证,其中《治痰喘秘方》颇具意趣,以10.12万元成交。
清代青花瓷器部分,美国纽约知名古董商Ralph M.Chait家族旧藏“清雍正 青花岁寒三友图小罐”胎质致密坚实,釉汁肥润如脂,外壁通体以青花为饰,腹部岁寒三友图笔意清妍,青花发色翠蓝浓艳,为目前市场所见同类器中尺寸最大者,以43.7万元成交。
虽说当年刘益谦花2.8亿元购买下一只鸡缸杯,再花巨资为其举行一场展览,这样的大手笔,不是每个藏家都能达到的。但是像此次这样的收藏模式,却是可以被模仿的。只有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与共同爱好的人,一起进行研究,有条件的还举行展览,这样的研究型投资才能成为推动整个市场前进的关键。特别是在自己的藏品被业界所认可的情况下,其价格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升值。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藏家能够抛弃短视,共同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拍卖网。
国际巨头拍卖行意在挖掘具有学术价值与文化纵深度的拍品取代塑造“天价”;当亚洲藏家的成长和成熟速度悄然发生巨变——他们不再用耳朵听价格而是用眼用心看作品本身甚至熟读艺术史的时候,拍卖行唯求自变,变得稳健务实方才应对未来的市场趋势。
藏家:不再用耳朵听价格,而是用眼、用心看作品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中国股市滑铁卢的一年里,十月金秋的香港依然热闹非凡,明星大腕、商界大佬、金融大鳄齐聚香港,赶赴国际国内一线拍卖行举行的 各大“盛宴派对”。
尽管每年派对都有哗然的猛料,但行家里手已逐渐培养出一种审慎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这些策划与故事。马云和曾梵志的《桃花源》即使成为国内外媒体追逐的爆点,但这并未影响整体市场萧条的节奏及理性调整的步伐。
纵观近年,国际拍卖行在现当代艺术板块探索中,其“全球化跨地域”、“去亚洲化”战略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同时,过去几年中国的F4(指张晓刚、方力均、岳敏君、王广义这四位国内画家)价格已严重透支,各家开始追本溯源,重新梳理亚洲艺术史及深度挖掘同一时期价值被低估的艺术家群体,像这两年重推且今秋成绩斐然的东南亚艺术、日本具体画派和韩国的单色画派、邦瀚斯今秋所推的“东方画会”与“五月画会”皆为典型;另外,各大拍卖行不断细分市场,将拍卖专题化,如苏富比策划的来自“具体派之父”吉原治良私人收藏的作品22幅,亦在“圆•学吉原治良珍藏”专拍中拍出高达26746250港元的成交额,远高出此前估价总额。
可见,国际巨头拍卖行意在挖掘具有学术价值与文化纵深度的拍品取代塑造“天价”;当亚洲藏家的成长和成熟速度悄然发生巨变——他们不再用耳朵听价格而是用眼用心看作品本身甚至熟读艺术史的时候,拍卖行唯求自变,变得稳健务实方才应对未来的市场趋势。
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亮点
再窥探微观市场,此次苏富比和邦瀚斯的现当代艺术专场喜忧参半,但也预示着需要慧眼来挖掘潜藏在深海暗涌里的新机遇。
10月3日邦瀚斯现当代艺术专场中,低迷的市场并未给新上任的亚洲艺术总监任天晋(Magnus Renfrew)一剂振奋,带来的全球88件现当代艺术拍品最终只有36件成交。这或许也是其意料中——此次邦瀚斯上拍作品设置比例的多样化可见其转型的决心,这个策略也会因此牺牲当下的拍卖利润,在整个市场不景气而为长远的艺术生态做规划,邦瀚斯具备了勇气和远见。
10月4日与5日的苏富比亚洲现当代艺术拍卖中,总成交额达近8.2亿港元。东南亚、日韩艺术表现惊艳:东南亚现当代两天成交额为1.56亿元,成交率近90%。而日本艺术像具体派白发一雄《达陀之火》拍出了692万港元的高价;奈良美智、草间弥生总成交额分别为32915000港元、68468250港元(同期这两位也在邦瀚斯分别拍出单件上百万高价)。
但相比之下,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却平平,同时亦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上更为谨慎,集中聚焦于作品在市场反响较为稳定的中青艺术家。
拍卖过后,深度挖掘数字背后及潜力股方才对艺术投资具备价值。此次中国当代艺术并无亮点,但也不乏几大信号。
第一,F4等早年炒到天价的艺术家作品已退出主流历史舞台,即使上拍也表现平平,且后续没有更好的作品推出。
第二,目前拍卖行推出的中国新生代艺术家其今年估价和成交普遍偏低,如尹朝阳、王亚彬、袁远、王音、展望、没顶公司(徐震)等多位在一级市场上表现不错的60、70后。
第三,内容主题上的转变,从早期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多关注政治社会环境的主题逐渐向个人情感化、个人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体验等主题成为主流。这是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较大转变并将成为国际拍卖会上的重要看点。
本文摘自中国拍卖网。
无论是今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秋拍,还是中国嘉德四季拍卖会,投资者都明显感到了阵阵寒意。然而,对于许多藏家来说,还是关注到许多积极的信号,这无疑也值得广大普通收藏者参考。
在今年纽约苏富比的春拍中,一件“清乾隆八年御制铜鎏金交龙钮云龙赶珠纹倍南吕编钟”以121万美元成交拔得头筹,买下这件珍品的就是著名藏家ESKENAZI。另外一张明代画家居节的《雨歇山青图》以32万美元落槌。居节算不上明代画家中的“大名头”、32万美元也算不上什么天价,但是因为买下这张作品的是拍场“大鳄”刘益谦而格外受到关注。
居节的《雨歇山青图》曾经在上海进行过预展,因而受到了许多沪上藏家的关注。通过有关的数据库查询,我们可以发现居节画作不多见,即使有相关的作品,但真伪还是受到藏家的质疑。但是这件作品著录于张珩的《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其中提到“……,此图师法衡山细笔一路,笔墨秀雅,宜称文门高弟。平生所见商谷山水,率意之作居多,此虽小幅,然未见逾之者,商谷能事尽于此矣。……”
明代画坛,以沈周和文徵明为代表的吴派继承和发展了元代绘画的传统,崇尚笔墨意趣和文人逸气,成为当时画坛的主流。沈周为人宽厚大度,勉励后学,门生众多。文徵明更是吴门画家中传人最多的画家,其中包括文彭、文嘉、文伯仁、文从简、陈淳、陆治、王宠、朱朗、孙枝、孙弘泽等30余人,居节即是其中的一位。从他的画中,我们既可以看到文徵明绘画中的细劲、秀丽,更可以看到居节的“清高”和“骨气”。
受到资本市场的影响,今年艺术品市场可谓“寒意十足”,然而从“大鳄”的出手中,我们却可以看到真正有价值的藏品,受到市场的冲击并不是很大,而要寻找到“黑马”,关键还是要从绘画史上入手。
意外高价值得关注
古代书画一直是嘉德四季最具传奇色彩的专场,本季“中国古代书画”专场,阵容整齐,品类丰富,精彩纷呈,尤其是有幸征集到多幅鸿篇巨制,博得各界藏家赞誉。本场人气旺盛,亮点频出,总成交额2166万元,很多拍品成交价高出估价数十倍,续写了拍场传奇。至此,本季拍卖会中国书画板块6个专场全部收槌,总成交额8742万元。
其中,董其昌(款)《秋林图》为陈德仁旧藏,有西涯题跋,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年份上乘且是宏巨之作,引得藏家激烈争夺,最终以超过估价30余倍的494.5万元成交。黄慎《仙人图》开像细腻,情态生动,与大刀阔斧的衣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且尺幅宏阔,尤为珍贵,以172.5万元成交,超出估价10倍余。本场封面作品李寅(清)《关山行旅图》,绢质细润,构图有泰山压顶之势,如丰碑伟岸高峻,正是康乾时期的典型形制,以149.5万元成交,超出估价近20倍。
蓝瑛(款)《松山栈道图》画面清简秀润,只见巉岩峭壁之下,隐士于栈道徐行,丛树茂盛,营造出一派清幽高洁的意境,以55.2万元成交。陈继儒《墨梅图卷》以48.3万元成交。本场书法部分,王守仁、海瑞、杨慎《信札册》以估价10倍余的80.5万元成交;董其昌(款)《行书册》以69万元成交,超出估价30多倍。李鸿章(款)《行书八言联》获价46万元,超出估价10多倍。
名家珍藏行情不减
无论在纽约,还是在北京的拍场上,名家珍藏永远是藏家关注的对象。像纽约拍卖市场上,黎氏家族珍藏中国家具及工艺精品中,一件黄花梨嵌楠木大画案,估价100万至150万美元,成交价为226.1万美元。ARCH。 IGNAZIO VOK珍藏的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一套4张,估价180万至250万美元,成交价为419.7万美元。黎氏家族珍藏由备受推崇的著名古董商黎来建立,其子黎志江与儿媳Sandee继承父业,1988年于香港太子大厦开设艺廊,经营瓷器及艺术品买卖。黎氏亦以鉴赏中国古典家具眼光独到见称。
“露芙及卡尔•巴伦珍藏中国鼻烟壶 (第一部分)”专场,为广大藏家呈献了巴伦珍藏中国鼻烟壶,全场拍品几近悉数成交,成交率高达98%,总成交额高达125.3438万美金,表现不俗。其中的一件1750年至1850年御制粉红地套五色玻璃花篮纹鼻烟壶,色彩艳丽,以6.875万美金的价格成交。
中国嘉德特别推出“五柳堂藏札”专题,甄选何绍基、杨沂孙、吴大澂、桂馥等晚清文人手迹10余通,其中多件出版于世界书局1954年出版的《明清明贤百家书札真迹》下卷,品相完好,书风清雅,最终全部成交,其中王懿荣《信札一通》获价18.4万元。
“艺苑琅函”专场收录当代音乐名家杨谐和先生书札集藏百余件,既有与蒋兆和、吴作人、启功、李苦禅等人的往来信札,亦有杨谐和集藏之名人书札,皆是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见证。本场最终成交率74%,总成交额190万元。杨谐和与友人往来手札部分,《启功致杨谐和书札》见证了二人交往的深厚情谊,以16.1万元成交。《蒋兆和致杨谐和书札》是历史的见证,其中《治痰喘秘方》颇具意趣,以10.12万元成交。
清代青花瓷器部分,美国纽约知名古董商Ralph M.Chait家族旧藏“清雍正 青花岁寒三友图小罐”胎质致密坚实,釉汁肥润如脂,外壁通体以青花为饰,腹部岁寒三友图笔意清妍,青花发色翠蓝浓艳,为目前市场所见同类器中尺寸最大者,以43.7万元成交。
虽说当年刘益谦花2.8亿元购买下一只鸡缸杯,再花巨资为其举行一场展览,这样的大手笔,不是每个藏家都能达到的。但是像此次这样的收藏模式,却是可以被模仿的。只有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与共同爱好的人,一起进行研究,有条件的还举行展览,这样的研究型投资才能成为推动整个市场前进的关键。特别是在自己的藏品被业界所认可的情况下,其价格自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升值。我们也期待越来越多的藏家能够抛弃短视,共同推动艺术品市场健康发展。
本文摘自中国拍卖网。
国际巨头拍卖行意在挖掘具有学术价值与文化纵深度的拍品取代塑造“天价”;当亚洲藏家的成长和成熟速度悄然发生巨变——他们不再用耳朵听价格而是用眼用心看作品本身甚至熟读艺术史的时候,拍卖行唯求自变,变得稳健务实方才应对未来的市场趋势。
藏家:不再用耳朵听价格,而是用眼、用心看作品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中国股市滑铁卢的一年里,十月金秋的香港依然热闹非凡,明星大腕、商界大佬、金融大鳄齐聚香港,赶赴国际国内一线拍卖行举行的 各大“盛宴派对”。
尽管每年派对都有哗然的猛料,但行家里手已逐渐培养出一种审慎的眼光和思维来看待这些策划与故事。马云和曾梵志的《桃花源》即使成为国内外媒体追逐的爆点,但这并未影响整体市场萧条的节奏及理性调整的步伐。
纵观近年,国际拍卖行在现当代艺术板块探索中,其“全球化跨地域”、“去亚洲化”战略已然成为大势所趋;同时,过去几年中国的F4(指张晓刚、方力均、岳敏君、王广义这四位国内画家)价格已严重透支,各家开始追本溯源,重新梳理亚洲艺术史及深度挖掘同一时期价值被低估的艺术家群体,像这两年重推且今秋成绩斐然的东南亚艺术、日本具体画派和韩国的单色画派、邦瀚斯今秋所推的“东方画会”与“五月画会”皆为典型;另外,各大拍卖行不断细分市场,将拍卖专题化,如苏富比策划的来自“具体派之父”吉原治良私人收藏的作品22幅,亦在“圆•学吉原治良珍藏”专拍中拍出高达26746250港元的成交额,远高出此前估价总额。
可见,国际巨头拍卖行意在挖掘具有学术价值与文化纵深度的拍品取代塑造“天价”;当亚洲藏家的成长和成熟速度悄然发生巨变——他们不再用耳朵听价格而是用眼用心看作品本身甚至熟读艺术史的时候,拍卖行唯求自变,变得稳健务实方才应对未来的市场趋势。
中国当代艺术:并没有亮点
再窥探微观市场,此次苏富比和邦瀚斯的现当代艺术专场喜忧参半,但也预示着需要慧眼来挖掘潜藏在深海暗涌里的新机遇。
10月3日邦瀚斯现当代艺术专场中,低迷的市场并未给新上任的亚洲艺术总监任天晋(Magnus Renfrew)一剂振奋,带来的全球88件现当代艺术拍品最终只有36件成交。这或许也是其意料中——此次邦瀚斯上拍作品设置比例的多样化可见其转型的决心,这个策略也会因此牺牲当下的拍卖利润,在整个市场不景气而为长远的艺术生态做规划,邦瀚斯具备了勇气和远见。
10月4日与5日的苏富比亚洲现当代艺术拍卖中,总成交额达近8.2亿港元。东南亚、日韩艺术表现惊艳:东南亚现当代两天成交额为1.56亿元,成交率近90%。而日本艺术像具体派白发一雄《达陀之火》拍出了692万港元的高价;奈良美智、草间弥生总成交额分别为32915000港元、68468250港元(同期这两位也在邦瀚斯分别拍出单件上百万高价)。
但相比之下,中国当代艺术的表现却平平,同时亦在艺术家及其作品的选择上更为谨慎,集中聚焦于作品在市场反响较为稳定的中青艺术家。
拍卖过后,深度挖掘数字背后及潜力股方才对艺术投资具备价值。此次中国当代艺术并无亮点,但也不乏几大信号。
第一,F4等早年炒到天价的艺术家作品已退出主流历史舞台,即使上拍也表现平平,且后续没有更好的作品推出。
第二,目前拍卖行推出的中国新生代艺术家其今年估价和成交普遍偏低,如尹朝阳、王亚彬、袁远、王音、展望、没顶公司(徐震)等多位在一级市场上表现不错的60、70后。
第三,内容主题上的转变,从早期中国当代艺术家更多关注政治社会环境的主题逐渐向个人情感化、个人在当下社会环境中的体验等主题成为主流。这是当下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较大转变并将成为国际拍卖会上的重要看点。
本文摘自中国拍卖网。